提到terrible two,恐怕大家都會頭疼不已。是的,幾個月前還是一個笑眯眯乖巧可人的小奶娃,忽然變成了小暴君大魔王,吃飯「我不要」,穿衣「我不要」,玩遊戲玩得好好的忽然開始扔東西,他們的脾氣就像三月的天氣,忽陰忽晴。
但是,作為家長的你我,除了在他們貌似搗亂的行為中抱怨頭疼,還可以試著換個角度,去發現這其間隱藏著的成長進步,是怎樣一個大大的驚喜。
「自私?我只是明白了物權的定義。」
2歲的孩子滿嘴都是「這是我的」,「那是我的」,六六那會也一樣,所有的東西都是她的,哪怕是一模一樣的東西,也固執的要全部佔有。我也時常會告訴她要懂得分享,但當時的六六總是不允許其他人碰她的東西。
這樣的行為可以被理解嗎?一本兒童心理學的書上說,這個年紀的孩子處於物權敏感期,會逐漸開始擁有自我意識,並且努力去熟悉這個過程。這麼看來,「我要吃這個」,「我不要那個」,只是想要明確的表達自己,相對於之前只會咿咿呀呀的表達,也是一個飛速的成長跨越呀!
並且,最重要最令人欣喜的是,這個時期的孩子對父母的愛也變得深沉了。他跟別人提及父母的時候,會用「我爸爸」「我媽媽」來取代之前的「爸爸」「媽媽」,很感動,對不對?
「搗亂?我只是擁有強烈的好奇心。」
六六有一陣子會不停的把我收好的東西放在她熟悉的位置,周而復始,樂此不疲。起初我也很崩潰,但後來轉念一想,她何嘗不是在練習物歸原位的概念?
我在家裡做家務的時候,她也是饒有興緻的跟著我幫忙,只是能力有限,髒水灑的滿地,垃圾弄的到處都是。我放縱了她這些讓我多付出很多勞動的「幫忙」,只是為了滿足她對家務勞動這件事情無盡的好奇。
與之前的懵懂不一樣,T2時期的孩子對這個世界有了更加強烈的好奇心,總是用敏銳探奇的眼睛去看待周圍一切事物的細微變化。面對他們無休止的「搗亂」,咱們不妨一笑了之,陪他們一起去體驗熟悉這個世界的過程。
「固執?我只是想要有規律的安全感。」
一個很常見的事情想必你我都經歷過,兩歲多的他們每天都有一些固執可愛的習慣。
六六的「小固執」是吃麵包非要完整的,掰成小塊再給她她就會哭鬧著不願意。思前想後,第一次我給她麵包的時候是一塊完整的麵包片,由她自己撕成喜歡的樣子,難道是她想要遵從這個規律?於是我順從了她,每次都讓她自己去撕碎,在之後很長一段時間的早餐時光里,她都很願意去重複這個過程。
出於秩序敏感期的孩子特別要求一致性,哪怕是要去一個熟悉的地方,如果走的不是同一條路,他都會反抗。其實不是他們霸道不講道理,小小的他們只是為了獲取更多的安全感。讓孩子在他可控的範圍內做主,按他的習慣來,等孩子熟悉了這種環境,內心變得安寧了,安全感自然也就建立起來了。
「調皮?我只是變得越來越靈活。」
你發現了沒有,這個時期的孩子,大運動是不是進步的很快,精細動作是不是也有著讓人驚喜的提升?連他們亂扔東西的時候,抓握和投擲也變的比以前要準確的多呢!
他們開始一頁一頁的翻書,而不是像以前那樣一翻好幾頁;他們可以用細長的帶子把很多東西串成一串。而這些,正是他們在不停摸爬滾打的過程當中學習到的,正因如此「調皮」,孩子們才成長得如此迅速。
所以,再看到孩子從狹窄的縫隙里擠來擠去,把一張紙巾撕的細細碎碎丟到滿地,不要再抱怨。我們只需要呆在他們身邊,當他們嘗試有危險可能的事情時,給予充分的保護,而不是簡單粗暴的say no。
「任性?我只是在詮釋我的幽默。」
偏不好好穿衣服,故意反穿,還高興的不行;不小心碰倒了杯子,扶起後又一次次的伸手去推倒,等著你再扶起來;聽到我們偶爾說了一個奇特的音調,就會跟著模仿,然後哈哈大笑……
這些場景你一定不陌生,然而你是否能夠懂得孩子的幽默?表面上看起來故意搗亂的他們,只是慢慢融入到了生活之中,用單純獨特的視角去詮釋幽默,尋找樂趣。
不要著急忙慌的去糾正孩子的行為,明擺著糾正他們也不會聽,倒不如保護好這份稚嫩的幽默感和明媚的好心情,和他們一起探索,重複,歡笑,豈不更好?
每一個時期的孩子都有這一階段獨特的性格特點,換個角度看,T2也可以無限精彩。誰說T2就不可以是terrific(極妙的)two呢?只要懂得欣賞,一切皆美好。
來自 六媽羅羅,版權歸作者所有,侵刪。
不要再抱怨孩子T2的可怕了,那是你沒看到他成長的精彩
提到terrible two,恐怕大家都會頭疼不已。是的,幾個月前還是一個笑眯眯乖巧可人的小奶娃,忽然變成了小暴君大魔王,吃飯「我不要」,穿衣「我不要」,玩遊戲玩得好好的忽然開始扔東西,他們的脾氣就像三月的天氣,忽陰忽晴。
但是,作為家長的你我,除了在他們貌似搗亂的行為中抱怨頭疼,還可以試著換個角度,去發現這其間隱藏著的成長進步,是怎樣一個大大的驚喜。
「自私?我只是明白了物權的定義。」
2歲的孩子滿嘴都是「這是我的」,「那是我的」,六六那會也一樣,所有的東西都是她的,哪怕是一模一樣的東西,也固執的要全部佔有。我也時常會告訴她要懂得分享,但當時的六六總是不允許其他人碰她的東西。
這樣的行為可以被理解嗎?一本兒童心理學的書上說,這個年紀的孩子處於物權敏感期,會逐漸開始擁有自我意識,並且努力去熟悉這個過程。這麼看來,「我要吃這個」,「我不要那個」,只是想要明確的表達自己,相對於之前只會咿咿呀呀的表達,也是一個飛速的成長跨越呀!
並且,最重要最令人欣喜的是,這個時期的孩子對父母的愛也變得深沉了。他跟別人提及父母的時候,會用「我爸爸」「我媽媽」來取代之前的「爸爸」「媽媽」,很感動,對不對?
「搗亂?我只是擁有強烈的好奇心。」
六六有一陣子會不停的把我收好的東西放在她熟悉的位置,周而復始,樂此不疲。起初我也很崩潰,但後來轉念一想,她何嘗不是在練習物歸原位的概念?
我在家裡做家務的時候,她也是饒有興緻的跟著我幫忙,只是能力有限,髒水灑的滿地,垃圾弄的到處都是。我放縱了她這些讓我多付出很多勞動的「幫忙」,只是為了滿足她對家務勞動這件事情無盡的好奇。
與之前的懵懂不一樣,T2時期的孩子對這個世界有了更加強烈的好奇心,總是用敏銳探奇的眼睛去看待周圍一切事物的細微變化。面對他們無休止的「搗亂」,咱們不妨一笑了之,陪他們一起去體驗熟悉這個世界的過程。
「固執?我只是想要有規律的安全感。」
一個很常見的事情想必你我都經歷過,兩歲多的他們每天都有一些固執可愛的習慣。
六六的「小固執」是吃麵包非要完整的,掰成小塊再給她她就會哭鬧著不願意。思前想後,第一次我給她麵包的時候是一塊完整的麵包片,由她自己撕成喜歡的樣子,難道是她想要遵從這個規律?於是我順從了她,每次都讓她自己去撕碎,在之後很長一段時間的早餐時光里,她都很願意去重複這個過程。
出於秩序敏感期的孩子特別要求一致性,哪怕是要去一個熟悉的地方,如果走的不是同一條路,他都會反抗。其實不是他們霸道不講道理,小小的他們只是為了獲取更多的安全感。讓孩子在他可控的範圍內做主,按他的習慣來,等孩子熟悉了這種環境,內心變得安寧了,安全感自然也就建立起來了。
「調皮?我只是變得越來越靈活。」
你發現了沒有,這個時期的孩子,大運動是不是進步的很快,精細動作是不是也有著讓人驚喜的提升?連他們亂扔東西的時候,抓握和投擲也變的比以前要準確的多呢!
他們開始一頁一頁的翻書,而不是像以前那樣一翻好幾頁;他們可以用細長的帶子把很多東西串成一串。而這些,正是他們在不停摸爬滾打的過程當中學習到的,正因如此「調皮」,孩子們才成長得如此迅速。
所以,再看到孩子從狹窄的縫隙里擠來擠去,把一張紙巾撕的細細碎碎丟到滿地,不要再抱怨。我們只需要呆在他們身邊,當他們嘗試有危險可能的事情時,給予充分的保護,而不是簡單粗暴的say no。
「任性?我只是在詮釋我的幽默。」
偏不好好穿衣服,故意反穿,還高興的不行;不小心碰倒了杯子,扶起後又一次次的伸手去推倒,等著你再扶起來;聽到我們偶爾說了一個奇特的音調,就會跟著模仿,然後哈哈大笑……
這些場景你一定不陌生,然而你是否能夠懂得孩子的幽默?表面上看起來故意搗亂的他們,只是慢慢融入到了生活之中,用單純獨特的視角去詮釋幽默,尋找樂趣。
不要著急忙慌的去糾正孩子的行為,明擺著糾正他們也不會聽,倒不如保護好這份稚嫩的幽默感和明媚的好心情,和他們一起探索,重複,歡笑,豈不更好?
每一個時期的孩子都有這一階段獨特的性格特點,換個角度看,T2也可以無限精彩。誰說T2就不可以是terrific(極妙的)two呢?只要懂得欣賞,一切皆美好。
來自 六媽羅羅,版權歸作者所有,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