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曹操手下的名將,許多人必會說張遼、徐晃等五子良將!其實無論《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都交代得很清楚。五子良將,無非是曹操衝鋒陷陣的利器,並非曹操心目中的名將。
曹操心目中的名將,其實僅兩位,一個在關羽,另一個則是曹魏第一大將,此人便是夏侯惇。由於本篇介紹的是《三國演義》中的夏侯惇,所以跟史實中有不少的出入。無非是想探討一下,夏侯惇為何會在《三國演義》中,落得一個被嚇死的結局。
夏侯惇在《三國演義》中概況說來,有三大特徵,第一個是勇猛:比如在雙眼健全時,曾惡鬥過呂布。可惜正跟呂布打得難解難分是,被李傕和郭汜給攪局了,未能真正分出高低。
在瞎了一隻眼後,夏侯惇依然勇猛不減當年,又跟千里走單騎的關羽,大戰一番,最後被張遼給攪局了,還是沒分出雌雄。
但從夏侯惇這兩次經典大戰中可以看出,身為曹操手下第一大將,夏侯惇在「勇」上,是完全勝任。由此便又引出了夏侯惇的第二個特徵,那就是智力方面,有些天真。
呂布曾派手下去詐降,夏侯惇真就信了,結果被人家劫持,用他威脅三軍。虧的韓浩頂住了壓力,最終即救出了夏侯惇,也沒有釀成大錯。但就算是這樣,曹操依然對夏侯惇欣賞不已。
也許是因為,夏侯惇遭劫持,反而說明了其性格坦蕩。而曹操卻奸詐無比,自然最喜歡手下坦蕩。當然就更不要說,夏侯惇跟曹操的關係非常鐵,曹操能起兵,還多虧了夏侯惇的幫助。
所以,曹操在戲弄禰衡前,曾這樣介紹夏侯惇:夏侯惇天下之奇才!雖禰衡立刻回擊:夏侯惇稱為完體將軍——諷刺夏侯惇瞎了一隻眼,其實就是變相罵曹操:什麼天下奇才,夏侯惇瞎眼,你也瞎眼嗎?一句話氣得張遼都要「掣劍欲斬之」。
從張遼這個反應上,又引出了夏侯惇的第三個特徵,他在曹魏內部的人緣非常好!這要得益於夏侯惇的識大體。比如,于禁曾為了嚴肅軍紀,砍殺過夏侯惇的手下兵士。而夏侯惇卻稱讚于禁,認為做得對!
而且夏侯惇還推薦和提攜起了,蔡陽、典韋等人。所以夏侯惇似乎就又有了曹魏老大哥的風範了。勇猛,坦率、厚道,其實便是《三國演義》給夏侯惇的一個基本定位。
雖有時,夏侯惇因勇猛而顯得莽撞,因坦率顯出心智不足,但這個厚道,卻誰都沒法黑,因為夏侯惇跟關羽不過去,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關羽殺掉了秦琪,讓他沒法跟蔡陽交代。
所以《三國演義》中的夏侯惇,雖因「拔矢啖睛」,震驚了所有讀者。以至於許多人,對他就這麼一個印象,但實則卻是曹操陣營中,一位難得的人物,曹操給他「天下奇才」的讚譽,說得過去——起碼交朋友,就要教夏侯惇這樣的人,這點是沒錯的。
那麼既然夏侯惇在《三國演義》中,如此正面,卻為何落得一個被嚇死的結局?那是曹操殺了華佗後,自感來日不多了,第一個便想起了夏侯惇,命人找來,
可當夏侯惇來後,卻是「殿門前,忽見伏皇后、董貴人、二皇子、伏完、董承等,立在陰雲之中。惇大驚昏倒,左右扶出,自此得病。」在曹操死後,夏侯惇也就隨之而亡了。這是為何?夏侯惇被嚇死,在小編看來,無非是兩個原因。
第一個:為了貶低曹操。因為嚇唬夏侯惇的這些人,都是被曹操殺掉的。而在曹操病重時,這些人曾來嚇曹操,曹操卻能扛得住,又歷經了殺華佗,這才失去了生還希望。
反觀夏侯惇,一次就被嚇得重病了,並最終因此而死。故而這裡面的潛台詞就是:你夏侯惇雖不錯,可跟著曹操有啥好?看被曹操連累,被嚇死了吧。
第二個:突出夏侯惇在曹魏的重要性。整體來言,夏侯惇在《三國演義》里,並不如張遼等人出彩,哪怕連曹洪都比不過。但夏侯惇卻又的確地位高,作用大,尤其是正史中,跟曹操捆綁得非常緊密。那麼這些如何表現出來呢?
所以,便安排了他跟曹操前後腳去世。且除了曹操外,還是唯一看到了「伏皇后」等人的人物,因為後面前來的曹洪、賈詡、司馬懿等人,都沒有這等「奇遇」。
分析這兩個原因,顯然羅貫中對夏侯惇,還是比較糾結的。即認可他的為人,但同時又因為他跟曹操關係太密,只能這樣處理了。如此一來,倒也符合歷史中夏侯惇的真實模樣了——厚道,被普遍尊重,卻又跟曹操的關係異常緊密。
此大將戰呂布,斗關羽,被曹操贊為天下奇才,卻為何被活活嚇死?
一提曹操手下的名將,許多人必會說張遼、徐晃等五子良將!其實無論《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都交代得很清楚。五子良將,無非是曹操衝鋒陷陣的利器,並非曹操心目中的名將。
曹操心目中的名將,其實僅兩位,一個在關羽,另一個則是曹魏第一大將,此人便是夏侯惇。由於本篇介紹的是《三國演義》中的夏侯惇,所以跟史實中有不少的出入。無非是想探討一下,夏侯惇為何會在《三國演義》中,落得一個被嚇死的結局。
夏侯惇在《三國演義》中概況說來,有三大特徵,第一個是勇猛:比如在雙眼健全時,曾惡鬥過呂布。可惜正跟呂布打得難解難分是,被李傕和郭汜給攪局了,未能真正分出高低。
在瞎了一隻眼後,夏侯惇依然勇猛不減當年,又跟千里走單騎的關羽,大戰一番,最後被張遼給攪局了,還是沒分出雌雄。
但從夏侯惇這兩次經典大戰中可以看出,身為曹操手下第一大將,夏侯惇在「勇」上,是完全勝任。由此便又引出了夏侯惇的第二個特徵,那就是智力方面,有些天真。
呂布曾派手下去詐降,夏侯惇真就信了,結果被人家劫持,用他威脅三軍。虧的韓浩頂住了壓力,最終即救出了夏侯惇,也沒有釀成大錯。但就算是這樣,曹操依然對夏侯惇欣賞不已。
也許是因為,夏侯惇遭劫持,反而說明了其性格坦蕩。而曹操卻奸詐無比,自然最喜歡手下坦蕩。當然就更不要說,夏侯惇跟曹操的關係非常鐵,曹操能起兵,還多虧了夏侯惇的幫助。
所以,曹操在戲弄禰衡前,曾這樣介紹夏侯惇:夏侯惇天下之奇才!雖禰衡立刻回擊:夏侯惇稱為完體將軍——諷刺夏侯惇瞎了一隻眼,其實就是變相罵曹操:什麼天下奇才,夏侯惇瞎眼,你也瞎眼嗎?一句話氣得張遼都要「掣劍欲斬之」。
從張遼這個反應上,又引出了夏侯惇的第三個特徵,他在曹魏內部的人緣非常好!這要得益於夏侯惇的識大體。比如,于禁曾為了嚴肅軍紀,砍殺過夏侯惇的手下兵士。而夏侯惇卻稱讚于禁,認為做得對!
而且夏侯惇還推薦和提攜起了,蔡陽、典韋等人。所以夏侯惇似乎就又有了曹魏老大哥的風範了。勇猛,坦率、厚道,其實便是《三國演義》給夏侯惇的一個基本定位。
雖有時,夏侯惇因勇猛而顯得莽撞,因坦率顯出心智不足,但這個厚道,卻誰都沒法黑,因為夏侯惇跟關羽不過去,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關羽殺掉了秦琪,讓他沒法跟蔡陽交代。
所以《三國演義》中的夏侯惇,雖因「拔矢啖睛」,震驚了所有讀者。以至於許多人,對他就這麼一個印象,但實則卻是曹操陣營中,一位難得的人物,曹操給他「天下奇才」的讚譽,說得過去——起碼交朋友,就要教夏侯惇這樣的人,這點是沒錯的。
那麼既然夏侯惇在《三國演義》中,如此正面,卻為何落得一個被嚇死的結局?那是曹操殺了華佗後,自感來日不多了,第一個便想起了夏侯惇,命人找來,
可當夏侯惇來後,卻是「殿門前,忽見伏皇后、董貴人、二皇子、伏完、董承等,立在陰雲之中。惇大驚昏倒,左右扶出,自此得病。」在曹操死後,夏侯惇也就隨之而亡了。這是為何?夏侯惇被嚇死,在小編看來,無非是兩個原因。
第一個:為了貶低曹操。因為嚇唬夏侯惇的這些人,都是被曹操殺掉的。而在曹操病重時,這些人曾來嚇曹操,曹操卻能扛得住,又歷經了殺華佗,這才失去了生還希望。
反觀夏侯惇,一次就被嚇得重病了,並最終因此而死。故而這裡面的潛台詞就是:你夏侯惇雖不錯,可跟著曹操有啥好?看被曹操連累,被嚇死了吧。
第二個:突出夏侯惇在曹魏的重要性。整體來言,夏侯惇在《三國演義》里,並不如張遼等人出彩,哪怕連曹洪都比不過。但夏侯惇卻又的確地位高,作用大,尤其是正史中,跟曹操捆綁得非常緊密。那麼這些如何表現出來呢?
所以,便安排了他跟曹操前後腳去世。且除了曹操外,還是唯一看到了「伏皇后」等人的人物,因為後面前來的曹洪、賈詡、司馬懿等人,都沒有這等「奇遇」。
分析這兩個原因,顯然羅貫中對夏侯惇,還是比較糾結的。即認可他的為人,但同時又因為他跟曹操關係太密,只能這樣處理了。如此一來,倒也符合歷史中夏侯惇的真實模樣了——厚道,被普遍尊重,卻又跟曹操的關係異常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