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超長假期後
我市中小學生陸續返校複課
但有部分學生返校後出現了「適應障礙」
需要心理醫生干預治療
據心理醫生介紹,開學以來,每天基本上都有20名個案到市人民醫院心理科求診,他們主要是中學生。返校後,這些學生出現了情緒低落、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等癥狀,部分學生還表現出心慌、胸悶、呼吸困難、胃脹等身體不適的癥狀。
這究竟是怎麼導致的呢?
一起來聽聽醫生怎麼說
馬彬鋒
市人民醫院心理科副主任醫師
在醫學上,稱為適應障礙或者軀體化焦慮症。受疫情影響,很多家長在面臨經濟壓力的同時還要承受孩子網課教育和升學的壓力,孩子在家中少了集體活動,導致近期青少年心理問題比往年更加突出。開學之後,青少年出現了厭學的行為,就更容易被家長和老師識別出來。
究竟什麼是適應障礙呢?
適應障礙是個體對於某一明顯的處境變化或應激性生活事件所表現出的不適反應,包括痛苦的情緒和適應不良的行為。
適應障礙在發生前一定存在應激源,在此次疫情下,除了新冠肺炎疫情本身,還有由此而引發的親人的感染、甚至離世,長期待在家,人無法外出,害怕被感染等多種因素都可能成為適應障礙的應激源。
在此次疫情下,很多孩子長期待在家,人無法外出,原有的生活規律被打破,對電子產品和網路遊戲越來越上癮。回到校園後難免容易出現緊張、焦慮、厭學、不安等消極情緒,還有一些孩子難以起床、依戀網路、行為拖拉懶散,脾氣變大,甚至不能走進學校。
醫生表示,在疫情和超長假期的雙重影響下,學生在身體和心理上出現一定反應是正常的。在疫情時期,家長在關注孩子身體健康的同時,也要關注其心理健康。同時,要科學傳遞疫情信息,避免在孩子面前反覆地討論疫情信息,以免大量信息湧入,引起孩子的恐慌。
如果孩子出現了負面情緒,作為父母一定要耐心傾聽,不要責怪孩子,從而讓他們接納自己的負面情緒。
而學校方面,則要加強心理健康知識宣傳,暢通心理輔導(諮詢)途徑,讓更多的學生正確認識心理問題、正確對待心理問題,主動尋找心理幫助。老師可以通過班級討論形式,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開學恐懼」,了解大部分學生產生情緒反應的原因,有針對性地提供建議和幫助。
在日常生活中
我們應該如何預防心理問題的出現呢?
醫生建議,在做好個人防護工作的同時,要減少看負面的事件報道,多理性思考。出現焦慮情緒,感到坐立不安時,可以嘗試向家人、朋友傾訴、聆聽音樂或做一些放鬆身心的練習,如腹式呼吸,肌肉放鬆法等。
孩子們不願意上學
甚至厭學怎麼辦?
首先家長需要調整方法
要分析導致孩子不願意上學或者厭學的原因
學齡前期
學齡前期有些孩子不願意上幼兒園,多數是分離焦慮的影響,所以不要強求孩子,可以採取脫敏的方法,先陪伴孩子到幼兒園待半天,然後慢慢讓他適應幼兒園的環境。
學齡期
學齡期的孩子不願意上學,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學習的壓力,這個時候需要積極地分析是不是有注意力的問題、是不是學習能力方面有問題等。
另外,孩子有可能在學校里受到同學的欺負,或者被孤立,總的來說,要積極地去分析和老師溝通,有可能是自身的因素,也有可能是環境的因素,然後有針對性的進行解決。
初高中
對於初高中的孩子來說,正值青春期,親子關係方面最容易有障礙,家長們應該提醒自己少嘮叨,不要只過問孩子的學習成績,學會聆聽孩子的心聲,多向孩子表達自己的關懷和愛護。
如果孩子不願意跟家長交流,必須引起家長的重視,千萬不可動輒打罵,那樣不僅於事無補,還會給孩子造成二次傷害,加大問題解決的難度。
如果孩子願意溝通,處理方法如下:
第一,真實、誠懇的態度交流,不講大道理;
第二,想盡一切辦法幫助孩子放鬆自己;
第三,和孩子商討學習目標,合理制定對自己的要求;
第四,條件允許的話,可以帶孩子暫時離開一下壓力源,出去走走,緩解一下情緒。
另外,全家人都應遵守按時作息的好習慣,晚上23:00前入睡,保持充足的睡眠。同時,適度運動鍛煉可以刺激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分泌,有利於保持積極情緒和樂觀心態。應該每天保持30分鐘左右的體育運動時間,勞逸結合。
當我們自覺情緒狀態自己不能調控,或者自身的不良情緒持續存在,在復學後不能適應以往的生活節奏時,可以在家人的陪同下到醫院的精神心理科尋求專業的指導和幫助。
台山發布編輯部
記者:陳紫茵 梁逸斌
編輯:陳紫茵
監製:吳世明
部分素材來源: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孩子返學後出現「適應障礙」,家長需要這樣做……
經歷了超長假期後
我市中小學生陸續返校複課
但有部分學生返校後出現了「適應障礙」
需要心理醫生干預治療
據心理醫生介紹,開學以來,每天基本上都有20名個案到市人民醫院心理科求診,他們主要是中學生。返校後,這些學生出現了情緒低落、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等癥狀,部分學生還表現出心慌、胸悶、呼吸困難、胃脹等身體不適的癥狀。
這究竟是怎麼導致的呢?
一起來聽聽醫生怎麼說
馬彬鋒
市人民醫院心理科副主任醫師
在醫學上,稱為適應障礙或者軀體化焦慮症。受疫情影響,很多家長在面臨經濟壓力的同時還要承受孩子網課教育和升學的壓力,孩子在家中少了集體活動,導致近期青少年心理問題比往年更加突出。開學之後,青少年出現了厭學的行為,就更容易被家長和老師識別出來。
究竟什麼是適應障礙呢?
適應障礙是個體對於某一明顯的處境變化或應激性生活事件所表現出的不適反應,包括痛苦的情緒和適應不良的行為。
適應障礙在發生前一定存在應激源,在此次疫情下,除了新冠肺炎疫情本身,還有由此而引發的親人的感染、甚至離世,長期待在家,人無法外出,害怕被感染等多種因素都可能成為適應障礙的應激源。
在此次疫情下,很多孩子長期待在家,人無法外出,原有的生活規律被打破,對電子產品和網路遊戲越來越上癮。回到校園後難免容易出現緊張、焦慮、厭學、不安等消極情緒,還有一些孩子難以起床、依戀網路、行為拖拉懶散,脾氣變大,甚至不能走進學校。
醫生表示,在疫情和超長假期的雙重影響下,學生在身體和心理上出現一定反應是正常的。在疫情時期,家長在關注孩子身體健康的同時,也要關注其心理健康。同時,要科學傳遞疫情信息,避免在孩子面前反覆地討論疫情信息,以免大量信息湧入,引起孩子的恐慌。
馬彬鋒
市人民醫院心理科副主任醫師
如果孩子出現了負面情緒,作為父母一定要耐心傾聽,不要責怪孩子,從而讓他們接納自己的負面情緒。
而學校方面,則要加強心理健康知識宣傳,暢通心理輔導(諮詢)途徑,讓更多的學生正確認識心理問題、正確對待心理問題,主動尋找心理幫助。老師可以通過班級討論形式,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開學恐懼」,了解大部分學生產生情緒反應的原因,有針對性地提供建議和幫助。
在日常生活中
我們應該如何預防心理問題的出現呢?
醫生建議,在做好個人防護工作的同時,要減少看負面的事件報道,多理性思考。出現焦慮情緒,感到坐立不安時,可以嘗試向家人、朋友傾訴、聆聽音樂或做一些放鬆身心的練習,如腹式呼吸,肌肉放鬆法等。
孩子們不願意上學
甚至厭學怎麼辦?
首先家長需要調整方法
要分析導致孩子不願意上學或者厭學的原因
學齡前期
學齡前期有些孩子不願意上幼兒園,多數是分離焦慮的影響,所以不要強求孩子,可以採取脫敏的方法,先陪伴孩子到幼兒園待半天,然後慢慢讓他適應幼兒園的環境。
學齡期
學齡期的孩子不願意上學,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學習的壓力,這個時候需要積極地分析是不是有注意力的問題、是不是學習能力方面有問題等。
另外,孩子有可能在學校里受到同學的欺負,或者被孤立,總的來說,要積極地去分析和老師溝通,有可能是自身的因素,也有可能是環境的因素,然後有針對性的進行解決。
初高中
對於初高中的孩子來說,正值青春期,親子關係方面最容易有障礙,家長們應該提醒自己少嘮叨,不要只過問孩子的學習成績,學會聆聽孩子的心聲,多向孩子表達自己的關懷和愛護。
如果孩子不願意跟家長交流,必須引起家長的重視,千萬不可動輒打罵,那樣不僅於事無補,還會給孩子造成二次傷害,加大問題解決的難度。
如果孩子願意溝通,處理方法如下:
第一,真實、誠懇的態度交流,不講大道理;
第二,想盡一切辦法幫助孩子放鬆自己;
第三,和孩子商討學習目標,合理制定對自己的要求;
第四,條件允許的話,可以帶孩子暫時離開一下壓力源,出去走走,緩解一下情緒。
另外,全家人都應遵守按時作息的好習慣,晚上23:00前入睡,保持充足的睡眠。同時,適度運動鍛煉可以刺激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分泌,有利於保持積極情緒和樂觀心態。應該每天保持30分鐘左右的體育運動時間,勞逸結合。
當我們自覺情緒狀態自己不能調控,或者自身的不良情緒持續存在,在復學後不能適應以往的生活節奏時,可以在家人的陪同下到醫院的精神心理科尋求專業的指導和幫助。
台山發布編輯部
記者:陳紫茵 梁逸斌
編輯:陳紫茵
監製:吳世明
部分素材來源: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